雖然是去年秋拍的盛況再現,不過性質卻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不僅是1.69億元到4.368億元的數字的成倍變化。從上述1.69億元人民幣,到前不久 畢加索的《裸體、綠葉和半身像》創造的世界紀錄的1.06億美元,其中的差距被這次的4.368億元人民幣的紀錄大大縮短了。正如北京匡時拍賣公司總經理 董國強所指出的,那是中國藝術品開始沖擊西方藝術品所創造的世界拍賣紀錄的新的里程碑。
同樣,藝術圈對“億元時代”的一片質疑之聲,經 過今年春拍連續寫下的新的億元紀錄,早已被一風吹去:繼前不久嘉德春拍張大千《愛痕湖》成交破億后,保利古代書畫夜場又寫下了錢維城《雁蕩圖》、王蒙《秋 山蕭寺圖》成交破億的紀錄。更重要的是,繼前不久中國嘉德宣告春拍總成交超過20億元之后,保利也在日前宣布,其3天的藝術品拍賣僅前2天的成交結果就已 超過25億元。去年他們的成績是全年業績過20億元,如今,他們一場大拍就超過20億元。
而前不久剛剛落幕的香港佳士得春拍,據其最新 消息通告今年春拍總成交額達22.9億港元。雖然較之北京保利、中國嘉德的成交總額都稍遜一籌,但有趣的是,其所發的消息卻強調香港以及佳士得在亞洲藝術 市場中的中心地位。其實北京與香港的地位之爭,已經從交易額、傳統品種等拍賣業的核心領域,向更新穎更時尚的收藏、向更國際化的方向延伸。
更有意思的是,在香港佳士得的預展現場,正在展示那些有可能創造世界藝術品拍賣紀錄的西方藝術品,包括畢加索、梵高等巨擘的真跡。這3件作品個個都是天 價,少則800萬英鎊,多則4000萬英鎊,而目標則是中國藏家。這又揭示了拍賣行龍爭虎斗背后更深一層的背景,那就是中國買家的崛起。這個崛起表現為雙 向的國際化路線:一方面是憑著中國買家的強大買氣讓中國藝術品的成交價沖擊世界紀錄,另一方面是吸引中國買家以更高的買入價打破西方藝術品的成交紀錄。這 就是中國藝術品市場“全球化”的別樣途徑,也是沖擊紀錄過程的基本背景。